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新一线城市•第一财经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二线城市,是国内继一线城市、新一线城市之外,综合实力最强的存在。 二线城市一共有30个, 从分布来看,在全国各地都有,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是“不分伯仲”,这也说明中西部地区正在国家发展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位置。

保定逆袭入围。 保定,地处华北平原中北部,河北省中部偏西,总面积2.2万平方公里,拥有超900万的常住人口。 保定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了依托了其规模, 拥有人口红利,像劳动密集型产业就比较发达。在信息智能、高端装备制造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也开始布局,在2022年的GDP为3880.3亿元,处于全国第76。

GDP总量是保定在经济领域的长处和优势,说实话根本无缘二线城市, 更别说保定的人均和财政。 那么保定又是如何逆袭成为二线城市呢?保定好歹也曾经是河北省300年的政治中心,在交通、教育、医疗上的优势并不亚于一个省会城市 。以交通为例,保定境内的京广铁路、津保铁路等犹如保定经济发展的动脉, 加快了保定与天津、北京、广州、武汉等城市的联系。

沈阳没有意外。沈阳近几十年来的发展速度跟不上步伐,但进入二线城市还是没有任何意外, 特别是在近两年,沈阳经济发展已经有所起色,经济增速稳中有进, 在2022年就以6.15%的名义增速实现7695.8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,位居第32,还有东北地区区域中心城市的巨大优势。

泰州差距不小。 泰州并不是二线城市,在三线城市中也是位居第21的位置, 短时间内基本和二线城市没有缘分。泰州,地处苏中地区,在1996年设立,经济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前列,足有二线实力,在2022年的GDP为6401.77亿元,位居第43。 泰州的短板在哪?成为其距离二线城市差距不少的根本原因所在?是教育、医疗,还是交通、城建呢?

关键词: 一线城市 经济发展 沈阳没有